milighost
发表于 2008-12-6 21:26
对标准的制定方面的补充
中国唯一的NCB是CQC,也就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IEC标准的制定过程基本是这样的,首先IEC会议是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每个国家只有一个投票权,国家参会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组团。IEC的技术委员会会议开会分为工作组会议(WG,working group,一年根据需要有好多次)和年会(就是大会,通常2年一次),新编写的用于工作组或大会讨论的标准叫做CD(committe draft),这个有点类似于GB的送审稿。CD可以有好几版(CD1,CD2),因为复杂的标准经常一次讨论不完,当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就会形成CDV(committe draft for Vote)发给各个国家投票,投票结束如果通过则会形成FDIS(final draf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这个有点类似于GB的报批稿。正式出版的IEC标准和FDIS不会有太大出入,最多只是排版和前言的修整。
我同意大侠说的现在IEC技术委员会中有很多国际著名制造商,标准的制定已经不再是一些纯粹的行业专家的事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强大,经费充裕,所以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著名企业们的影响力大,还由于是这些企业都是跨国企业,他们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当地的团成为代表,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技术委员会开会时可能同时有一个企业的多个代表出现(甚至见过同时有5个的),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国家组施加影响力,相当于一个企业同时拿到多个投票权,讨论的时候也都是他们的声音,这样可以为自己的企业争取利益。中国现在由于很多标准都是等同于国际IEC标准,所以经常受制于人。现在一些国家标委会也意识到问题,所以也尽可能的去参与这些国际会议的讨论,但是由于人员、经费的问题,还是困难重重。再加上英语交流问题,我们又多了一重障碍。国内企业还是要争气,多多支持标准事业啊!
Zhongfuhong
发表于 2008-12-8 10:15
我也来谈一下我的体会。
虽说英文也过了四级,但刚接触标准时,还是看得头大。
幸好,后面结合中文标准和实际测试来理解好理解多了,而且,因为英文标准看多了,现在倒不愿看中文版标准了,因为,如果不是GB的,最终还是“如有疑义,请以英文标准为准”的。
对于新人来说,对照中文来看标准不失为一捷径,但不能只看中文不看英文
priest1981
发表于 2008-12-8 16:08
算起来也是做了4年的安规认证,我只要是做电动工具的,我的感觉是标准还是要看原版的英文的,而且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测试,刚开始可能不以为然,但是随着时间就会刚觉到,对标准的理解是因为你做的测试而得到更深得理解,看到香港UL过来得培训,都是要求每个测试亲手做,而且对试验原理,试验条件,和我们自己得一些变通方法得解释都要一清二楚,所以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做测试
bricktung
发表于 2008-12-9 12:23
支持版主的说法, 在现实工作中就会有这样的现象, 英语专科人仕根本翻译不了我们的专业资料, 有时还会闹笑话.
中文翻译及英文版不可脱离, 一般中文仅供参考, 还是要以英文版本为准. 因翻译者的理解程序不同或专业知识的深浅决定其翻译资料的正确性.
标准类的文件见多了, 自然就会一点点,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
luck
发表于 2008-12-10 09:50
对于刚入伍的新人 还是中英文结合比较好 有些东西太专业了 看中文的就比较好理解
wuchaojian
发表于 2008-12-10 16:28
我是一个纯粹的安规新人,因为什么都不懂,但是看了后还是很有感触,期待中!
zs33257
发表于 2008-12-10 18:53
很好,事实上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mytools001
发表于 2008-12-10 20:00
边做变提高,效果最好。
tuyuanliu
发表于 2008-12-11 15:16
偶也是一样,刚接触的时候是IEC的,看了半天看不懂,只能从GB的开始,毕竟,母语的理解,我们是能很快就上手的,但是GB的很多地方叙述的很不详细,只能再回去啃IEC的啦,不过总的来说,对于英语水平不好的(偶就是的),先看GB,再从实践中去理解IEC,那样来的就好多了!~
guojack288
发表于 2008-12-12 09:22
標準是人想出來的,有時不符合標準但更安全,這點還是正確的,認證有時也要看運\氣.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