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n 发表于 2008-9-26 17:16

UL是美国保险商实验室,CCIC是中国商检。二者在中国大陆成立了合资子公司UL美华,其中UL占70%,CCIC占30%,美华主要负责UL认证,厂检部分则委托CCIC进行(这是CCIC和UL的协议。CCIC在北美的厂检则是委托UL进行的)。在美华的员工对UL相对熟悉一点,通常更愿意把自己乘坐UL的员工,而对CCIC相当陌生,除了CCIC厂检员在工厂检查发现问题时才会和UL的工程师联系,平时根本不搭边。
现在UL美华是由台湾UL的人在负责,总经理叫林权,曾经在HP混过,然后跳到台湾UL,然后再派到大陆;还有一个台湾佬叫陈凯,是工程部的老大,所以美华虽然是中美合资,其实更像一个台企。

lele11 发表于 2008-10-23 15:38

引用第0楼寒烟翠于2007-10-30 17:42发表的 关于UL中国区和其背景的一些介绍(有薪酬介绍) :
    但如大家所知UL是一家非盈利性的机构,虽然建立实验室早,但并未意识到中国工厂的发展做出反应,所以业务的发展一直不是很快;但在这里就要说说非盈利在美国的意义了,非盈利是指除掉运营需要,和员工的福利待遇后, 不收取多余的费用,所以在UL美国曾经发生过年终结算后发现钱赚多了,又把钱退回给工厂的事情;所以你很难发现UL有跳槽的人,因为有足够的待遇,并且可以研究技术,工作氛围开心。但是03还是04年的时候具体时间不记得,UL换了CEO,然后整个方向不在是以非盈利为导向,而是市场,所以不能适应这个变化的很多UL老工程师都离开了,他们不在喜欢现在UL的文化,其中一个后来就变成了我以前的直接领导,所以知道这段历史。所以现在中国区不欧就开始大力招人,准备大展拳脚了,最近收购了Demko也可以做欧洲的认证,所以需要一些有欧洲背景的工程师。
    .......

看了,了解了不少,谢谢!
我怎么记得说UL认证公司一直是非盈利机构啊,以前听说“非盈利”是指,盈利不能用于投资股票房产,只能用于实验室的壮大啊,什么的。有待考证!

yyj_1976 发表于 2008-11-8 15:37

不过那些大公司要求英语水平比较高,不止读写,口语也要厉害。很多时候直接用外语交流的

archheli 发表于 2008-11-12 20:34

UL涉及的范围太广了,很多时候感觉工厂审查员根本就不专业

花儿 发表于 2008-11-20 11:01

The juicy pay and benefits in UL, ITS or TUV seem really attractive.

And i think i will put my foot down on this field, accumulate more experiences, and one day become one member of those so-called big companies, hoho... Just imagine, so manyfellows are envious of you...

and thank LZ, so informational post!

qaj1 发表于 2008-12-6 17:10

我差不多每月都同ITS,TUV ,台湾UL目击工程师打交道,到时问问下!

nellhu 发表于 2008-12-12 09:21

引用第19楼寒烟翠于2007-10-31 19:15发表的:
现在可以了,只是为了方便有些不愿意独资,KEMA现在就是独资的。ITS介于这之间徘徊,既不想独资,又不愿继续合资。
呵呵,无锡的kema就是合资。

wesley0309 发表于 2008-12-18 18:01

引用第13楼寒烟翠于2007-10-30 23:27发表的:
UL商检和检验检疫总局和美华的关系,他们内部员工自己都搞不清楚,DG-UL验厂的头是我考中大MBA的同学,他自己都说不清这些关系,总之就是非常复杂。而且在那里要升值完全中国式的,就是论资排辈,不是看能力,一大群老家伙在那里等着,根本没有机会,于是去考试寻求另一条路发展。所以认证机构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美好。

至于起点只能说运气比较好。


就像ITS杭州和杭州商检,ITS北中国,的关系一样,我自己都弄不懂.

wesley0309 发表于 2008-12-18 18:13

引用第112楼zqw918于2008-10-27 19:52发表的:
刚毕业的,去ITS还不如去SGS,呵呵

   2个公司侧重不同,可以说再认证行几乎是ITS和TUV的份额.
   在验货行里ITS是代理最多大的超市以及买家的机构.
   而SGS则是在成分,化学分析占了大的份额
简略地说下.

xiedongqiao 发表于 2008-12-26 12:52

其实,各国安规实质上是限制其它国家出口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使它国的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使其竞争力下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UL中国区和其背景的一些介绍(有薪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