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sinmk于2009-06-16 15:30发表的 :! t- v$ c, [, \. S7 [- n
' Z8 j5 a/ ^5 V文采不错,写得非常详细,
. ]: V/ b8 `8 S- s个人觉得,总经理的发言稿应该突出对体系运作审核的高度重视及关注,还有就是给予审核组的权限声明就可以了,具体的安排事项就不要在总经理的发言稿里体现。。。。。。
0 l& d9 T2 w' V8 A也就是说, 这篇发言稿,可以简写前面的那个说明体系的话语。。。。 感谢版主非常好的建议,下次做内审时正好采用.现把管代和总经理末次会议发言稿也传上来.
' t6 a' e% \+ T+ a- C' n% O8 m1 v内审末次会议总经理发言稿3 Z5 {! [# @, }9 _9 K, e1 `
首先,很感谢大家今天一整天辛苦的审核工作,各个部门也都非常积极的配合了此次审核。- j9 g( C) I2 C4 x2 x; a$ c1 N/ D8 {
这次内审的方式采用的是内审员提问和交谈、查阅文件、观察和检查工作现场、验收和收集证据等方式进行审核。这次检查我们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式,因此,审核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审核发现问题的多少和受审核部门的成绩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不符合项多,并不表示部门的工作做得不好,相反,没有不符合项或不符合项少,也不能说明部门的工作就做得十全十美。发现问题的部门并不一定就是责任部门,所以不要害怕发现问题,关键是找出产生问题的真正根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5 t; m; f. ^( ~9 |$ O针对此次内审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两点要求:
2 Y' n3 i- a+ J+ x 一、平时的工作中,各部门经理要带头认真学习程序文件,掌握流程,带动下属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对照文件查操作,找出实行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并按文件要求改进。我们的产品是推向市场,推向顾客,而不是推向领导。
{& p1 E! O/ k9 c( C+ o2 C& V: \7 y 二、如何整改的看法:内审不是目的,是手段,要正视发现的问题,会后各部门要对查出的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完善,尽量减少生产中的失误,保证质量。为迎接外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 E/ f; d4 E/ N1 x1 V/ k
: S# ^( V8 y( U7 ?) S3 |审核组长在末次会议发言的主要内容:
4 g8 H3 T3 ?( z- T: J3 n* G* i1、一天的内审工作是管理的系统方法过程,从中感到我们找回了一样关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东西――执行力。最高管理者专注的焦点,以身作则。尤其是总经理在执行上“严于律己”亲力亲为,很好的处理了内审实施的制定与执行力的关系。, D& Z* _5 x, ^: P9 L
2、各小组内审员向受审核方的高层管理者说明审核观察结果。9 j' v( ?% [5 A* c) B& \
详细内容(略)
( o+ b2 l9 \5 }7 C( R3、审核组长澄清或问题受审部门提出的问题
1 W$ _1 N$ Y7 E1 [, S( O% T+ [# o1 C4 a4、审核组长大概总结此次审核结果及建议
- U; j e$ a- R' B本次审核经过各部门同事协作、配合.从审核过程来看,发现的问题点总共有 个,较集中体现在如下单位: 管理者/管理者代表: 个;人力资源: 个;工程部: 个; PMC部: 个;零件制造部: 个;货仓部:_______个;采购部 个;品质部: 个;生产部: 个;实验室: 个; 资讯部: 个;文控中心: 个;针对以上问题点,审核员将于12日之前按照体系的标准条款判断哪些属于不符合事项,相关审核员将于下周一前全数开出相关<<纠正措施报告>>给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应于2009年6月20日前在《纠正措施单》上回复纠正及预防措施,并将《纠正措施单》返回给相应内审员。于6月25日前完成所采取的纠正及预防措施,内审员针对回复的纠正措施单再作一次查核,以确保缺失已改善,并在《纠正措施单》上签名结案。因6月29~30日外审,请所有内审员跟进,在外审前结案所有的纠正措施单,返回至文控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