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美国《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实施满一年。这项迄今为止最为苛刻的环保法案曾让不少中国家具出口企业叫苦不迭。如今,一年过去了,出口企业是否已经适应了其中严格的标准?新的门槛建立之后,出口企业又面对哪些难题? 出口家具甲醛标准高于国内千倍& R# \( y2 w& q# j( e' `6 a' E
令人欣慰的是,绝大部分出口企业表示已经适应了新标准,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也逐步被行业内部消化,目前环保标准的提高对出口企业来说已不再是障碍。相反,国内成本上升、新兴国家的竞争以及贸易壁垒加剧,才是真正令企业挠头的难题。
# C1 | o6 _7 [# v4 U 环保标准提高压力渐消退
) {( y+ y+ I, a# _* l9 n1 F9 G" d. W 时间追溯到一年前。美国方面宣布,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其中甲醛限量标准被大幅度提高,释放标准甚至高于世界主要国家现行标准的1000倍,被称为史上最为苛刻的环保法案。“新标准的实施导致中国输美木制品成本至少增加两成,上涨5%~10%,当时确实感觉压力很大。”福建省家具进出口公司出口部的陈澍鸣表示。2 r9 C; }" M* C( g, I! q
原材料成本增加了8%,再加上国内劳工成本的上升等,导致对美出口利润太低,福田家具用品(江苏)有限公司经理张光伟也表示,企业当时已决定不再扩大美国市场,着手寻找新兴市场。
# N% h- p {# e+ w- K& c% l: ~; p. A 据了解,美国《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于2011年1月3日生效并分步实施。8 P* W! N# N9 _7 l4 A G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7月1日起,该法案的甲醛限量标准大幅度提高。以刨花板为例,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是参照欧盟限量标准制定的,其甲醛释放量不得超过90mg/kg,而美国新法案规定的刨花板甲醛释放量不得超过0.09mg/kg,高出我国标准1000倍。% C' Q. W/ y3 S+ e$ m: z
但经历一年的磨合期后,如今大部分企业已经适应新标准。“美国出台的新环保标准是分阶段施行的,这让企业有了适应的过程。”陈澍鸣补充称,该要求并不是技术标准的提高,对于企业而言难度不大。" c5 h) S X g8 `& L& s
好事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仲琦也同意上述说法,他同时表示,随着能够生产符合标准的供应链企业增多,标准出台初期带来的成本压力也逐渐削减,目前仅占到总成本的1.5%左右。整体而言,环保标准的提高已不构成出口障碍。
! i# K9 Q- L6 C& V 陈澍鸣也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板材、原材料成本上升最终导致报价相应提高,由于比例很小,转嫁给客户,他们也基本能接受,目前来看,对企业的影响不大。
* a+ r5 a- `& g4 k8 n* q! p 内忧与外患并存" y n5 r8 n; j# n+ P1 n: C
“与环保标准提升带来的压力相比,不断加剧的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内成本上升等才是制约出口家具发展的重要因素。”张光伟表示,中国输美家具企业的日子近几年越来越不好过。
, k. D. |& ?- {' G" @ 近几年,美国对进口家具等木制品频频出招:2008年出台的《消费品安全加强法案》大幅提高对输往美国市场的所有可能与12岁以下儿童接触用品的技术要求;2010年4月1日起施行的《莱西法案》修正案要求木制品进口商在每次船运进口植物或林产品时都要提供木材合法来源证明;2010年11月,美国际贸易委员会经日落复审裁定继续维持对我输美木制卧室家具的现有反倾销税令,除13家中国企业获得43.23%的分别税率,其他中国企业税率均为216.01%。“现在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东南亚国家竞争优势凸显,再加上一些美国客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导致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张光伟表示,尽管美国家具市场需求大,但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企业没有选择扩大美国市场,而一直在寻求新兴市场。2 H6 J. f' b: ?
吕仲琦也表示,近两年,企业出于对利润的考虑,不得不放弃一些低端量大的订单;同时国内的消费不振,企业的成本压力无法转嫁给下游,只能自己消化,发展越来越艰难。“订单减少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陈澍鸣表示,目前美元依然很强势,人民币国际化路途漫漫,这对外贸企业报价很不利,需要通过第三国货币清算的方式风险太大。
7 _. p3 `6 u# O9 N4 j , M, A" j' X9 q* R. t* K: i
陈澍鸣还提出,目前有两个问题困扰企业:一是缺乏多元的销售推广途径,企业目前只能参加像广交会一样的大型展会,没有针对中小家具企业的专业展会。二是他希望政府加大进口实木树源的补贴力度,因为进口国外树木相对稳定,质量相对较高,用进口的木材生产家具再出口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1 e9 m; x3 D& F; d" | 吕仲琦也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不断恶化的外部环境,企业一方面严格按照美国新法案的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分散出口风险。同时加大在产品设计研发上的投入,针对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出口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新的产品线提升竞争优势。& s0 y$ r( ~( B9 e
% j- J& h; F" I6 d. [. L + Q( R5 D/ U0 R- G
来源:国家标准网
; z" e0 `: r# s3 c 0 f, u/ }3 S% R' L' U3 v0 o%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