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线电缆截面积如何算才是标准的9 I: J7 B' T. E/ P$ I0 |
! M' z' y; [$ z/ K. N$ q% x6 a I[日期:2012-06-11] 来源:环球家电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2 y6 e) g5 \% N6 f# B1 T- w
5 B2 u; S8 O( n3 T; k# J8 \! l
近日,一则多个品牌产品的电源软线截面积几乎全部不合格的消息,又将这个本已十分清晰的问题,被带进了似乎有些混沌的疑惑中。' C2 m* C, Q- F/ F/ s: ^! j
2 O, ]- K1 H( A9 s) F
通过对业内人士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走访,对其中涉及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和分析,希望引起业内专业人员的关注,也希望消费者从中多了解一些专业知识。
/ L% w5 t2 u- B# `3 T
- `5 K( n# b+ K" ]9 E 据记者了解,电源软线截面积是家电产品的一项重要安全指标,如果电源软线截面积偏小,则存在电源软线过载发热至少烧毁等安全隐患(但不是“漏电”意义上的隐患)。
2 O- k* @+ R; D6 z! _( S N. o0 K 在家电产品的国家标准(GB4706.1)中明确规定了电源软线的规格(包括截面积),如当产品的额定电流在3A至6A范围内时,所使用的电源软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0.75mm2。' h# a% T9 N" ]3 E
; a; N0 S$ J* U8 t$ @
但在这一标准规定的理解和执行上,还有不少人存在误解和错误的做法。
" U, k; f' l: g4 J! v R: s6 d }- t4 q) ^* {7 Q
记者了解到,有些检测实验室仍使用“数根数”的方法检测电源软线的截面积。即,用千分尺测量电源软线中多股金属丝中的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算出单根金属丝的截面积,然后再乘以金属丝的根数,得出电源软线的截面积,进而将实测值与标准中的规定值比较,得出电源软线截面积合格与否的判定。在这一方法下,常常因为实测值比标准规定值少0.1mm2甚至0.01mm2而判定该电源软线不合格。
. b) W. A8 [2 Y; S; [& |: H
i+ m3 _% |6 }$ P1 J0 O0 m 那么,对国家标准中电源软线截面积的规定的正确理解和方法又是怎么样的呢?
2 t1 v- M: \& Z2 I( l) B$ I& {3 a( Q2 [
据国家级检测机构相关人员介绍,标准中都是以“标称值”或“额定值”来描述对电源软线截面积的规定的。5 y- X, r. I) {$ b
% F( _2 x' F% b `5 }- g8 l" \& {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正确的理解和方法是,在产品选择/检测电源软线截面积时,应遵循“产品的额定电流值”—>“电源软线的标称值(标注在电源软线的护套表面上)”—>“电源软线的合格证明”的思维方式对电源软线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即,根据产品额定电流的大小,明确电源软线所需横截面积的标称限值,再检查所选择/或所检测的电源软线的标称值(标注在电源软线的护套表面上)是否符合产品要求的限定值,然后通过检查所选择/所检测电源软线的合格证明以确认电源软线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 Z' h7 ^- N$ I! n: p$ o$ N/ B% f: x( S# v$ k
记者了解到,这样理解和执行标准的根据在于:
' \' V% j5 j$ N% l% ^; H) u: j! q1 R
标准中没有规定测量方法。" C1 ?) Q" O' {4 Z
6 P, q2 b }6 e% U, D 标准中没有规定测量偏差要求。; K1 n0 R* K# M1 ]' G/ `
6 L6 z. w- }# ]! ]! L5 X. Z 标准中确定电源软线截面积的两个参考量都是额定值(标称值)。/ [2 r+ n- a* N* }5 l
. y$ m# m+ u; |6 ]+ o 记者还咨询了电线电缆行业的专业人员,获得的信息也对上述理解和方法提供了支撑:3 E9 P4 n+ y4 d7 R
+ x; [1 q+ K/ J
电线电缆相关标准中没有上述“数根数”的方法规定。, f* q# v, L4 ~ I
7 L% N' B6 {8 H' d 电线电缆相关标准使用的是单位长度内金属导体的电阻值的方法间接表征导体截面积的方法(即,电阻法)。& R3 h' S5 k( p5 v
) A( ?) s, k. p4 f# d5 e9 L
采用电阻法,是基于电线电缆的导体,存在直径均匀性、材质成分等问题(“数根数”的方法显然没有考虑到电源软线中的金属丝的不均匀性带来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 n% |6 i( l) E( R' c3 F
. h7 `4 e! r1 x, H 电线电缆相关标准给出的是每千米若干欧姆的限定值。对于已经截成一米左右的产品的电源软线,使用普通手段测量其电阻是不现实的。; y N/ h7 T, J7 E
- M7 U5 R1 B6 F2 i4 d) |0 h
同时众所周知的是,检测实验室的每一项检测或每一次判定,都要有标准依据,没有标准依据的检测或判定都是不成立的。2 K% `0 Y4 w- D6 K! d, @
$ O' z6 W7 l$ j' N' e; _ 然而,上述提及的“数根数”的错误方法,仍有一些检测试验室沿用着,甚至在决定产品生死命运的第三方检测中仍被使用,实在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4 e0 E+ ?3 }0 ?- c1 @
2 s! n6 C' J. _5 u2 {5 S) f+ \' D 在充斥某种程度上不信任感的大背景下,一旦出现产品的负面信息,就会很容易被消费者认同,随之而来的就是被消费者抛弃。如果此事属实,其结果当然是涉事企业“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但如果此事有误,则既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也是对涉事企业的严重伤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