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找回密码
 注册安规
安规论坛 | 仪器设备 | 求职招聘 万年历 | 距春节还有
签到 充值 在线 打卡 自2007年5月10日,安规网已运行
证书查询 | 规范下载 | 资质查询 红包 邮箱 打卡 工资 证书查询 | 规范下载 | 资质查询
广东安规检测有限公司
IP淋雨设备| 恒温恒湿箱| 拉力机| 医疗检测设备沙特Saber 埃及COI 中东GCC|CoC直接发证机构水平垂直燃烧机|灼热丝|针焰试验机|漏电起痕试验机
灯头量规|试验指|插头插座量规|灯具检测设备耐划痕试验机|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 | 耦合器设备广东安规-原厂生产-满足标准-审核无忧
查看: 1878|回复: 3

關于電組法測AC馬達繞組溫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8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安规检测
有限公司提供:
各位大俠: " O% S! U5 e$ Z$ U
       你們好! 煩請各位幫忙!! 9 R3 L: Q- J; ?% }) _3 ?# Y
       我正在做一款電吹風(AC motor, 110-120Vac, 60Hz, 1510-1800W)的溫升測試(According to EN 60335-1 &-23 Clause 11), 用電阻法測馬達繞組溫升, 定子繞組還好操作一點, 可轉子繞組真的很麻煩, 太難了! 有幾個問題向大家請教一下:
1 q( t: v& ]( ~# v      1. 轉子繞組(1#): 試驗前測得阻值為9.0Ω, 測試持續30分鐘后, 斷電前瞬間, 測得阻值均為16.8Ω左右, 斷電后兩秒內萬用表無阻值顯示, 第3秒左右時, 電阻值突變到9.8Ω, 隨后阻值呈不規則變化(前面兩分鐘幾乎穩定), 暫將第3秒時測得的阻值定為R2(驗結束時阻值), 試驗前后室溫為:21.07℃ / 22.97℃. 運用公式, 算得溫升為20.82K. 同時用熱電偶測的30分鐘內最大溫升為32.55K. 另外一個轉子繞組情況也類似, 電組法測得為23.38K, 熱電偶法測得為24.53K. 8 o- t$ Y* g5 H5 m% S; m4 W+ S
       問題: 1)在實際操作中, R2該如何定? (安規標準中講的繪曲線倒推法似乎不可行);  2). 當電阻發和熱電偶法有較大差別時, 應以那個為準? (轉子繞子用熱電偶法測試也可行).

4 t$ Y1 [* X4 \! q. _
1 L& x! d  {- M% u      2. 轉子繞組: 無法用熱電偶測試, 只能用電阻法測. 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比較麻煩, 難度較大. 如照片所示, 共有6個繞組, 每個繞組的兩條引線均連結到和炭刷相接觸的轉動劃片上. ( G! Y- a# L3 e
       問題: 1).繞組引線交錯纏繞, 很難將每個繞組各自對應的引線線準確找出來; 2). 引線太細, 不好接導線至產品外面(測繞組阻值用); 3). 繞組較多, 若接一組測一組, 則測試時間較長; 若全部接好再測, 則斷電后不方便測量, 且要幾個人合作; 4). 若先接繞組外接導線, 再裝機進行實驗, 導線易纏繞在轉子上; 若試驗前接導線測試繞組阻值, 然后將導線取掉, 裝機測試30分鐘至穩定后, 迅速斷電拆機結線測繞阻阻值, 這樣能接決導線纏繞問題, 但拆機結線要花較長時間, 只能測到斷電后較長時間時的繞組阻值!
' i- K! {2 R7 X: N# ^! O" n, Y7 o# `: S0 R  S# V
本人初次測AC馬達繞組溫升, 很多問題不明白, 煩請各位指導一下,非常感謝!
+ h! T, W/ o; N$ u2 ~7 M " \5 o! _+ Z4 d9 U7 m8 W' n

. h) W" {% P4 b
1 |: k4 r5 c( {/ i: R3 u2 S9 C3 h6 Y# r6 ]7 Q& u" S
! a  x5 c5 D/ j, [/ s

/ }+ k& p/ W$ E* s0 ?$ p% r 2 s) Y: N: Y/ u

! w9 R$ @; B: F( c# q3 v( w0 @4 U
$ c3 M. H' r8 f% b9 @* ]. a 0 }3 [1 z9 d% B  L

- D+ `8 o& _- ~5 M$ ]# z( ~7 N. f. }# `+ L) Z8 Q
1 v% |. {5 N5 Y, Z. j) }% W

- L) ~- P; F9 K( I% i/ G6 e4 g
7 X5 j) v  A" K8 z! N# _9 \+ e! o: [- Y3 a+ j: P1 @
: J# d( D7 z9 v. @
2 O9 G0 ]+ ~) h8 D0 E

8 x( j& p. O# F) V/ e+ Q
5 s+ k+ m/ E* {5 m1 H4 o* k% j. U5 _$ S

8 B  j4 g+ V* x& b3 y! H) z4 Q
, x% G) r( u2 n( e9 ?6 V/ M6 _. G% p$ \0 P7 }) ?

% J% w1 f7 X0 M* x+ m7 C! Y6 \4 N
  q- U" h+ V5 P% @/ p8 r
- v6 O" N* x* E: H5 ~. H' N, f) O  x. B0 f8 h

/ C8 q& y5 ~) t1 ^. H) p+ F( p  ^9 x2 _9 ?
, g8 C% c+ m7 ~
. a* C* i: I/ k& F
( o1 a& v" _+ w0 J. n/ q

% t( }3 R: f1 B0 d& z  p8 v+ @1 ^& d8 W" f( B2 w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有些前輩不習慣看繁體字, 現將上述內容用簡題重發一遍!(煩請大家結合實際操作, 給予指導!+ d9 N  `1 a6 ]$ Z( ?
      現將馬達和產品圖片放在附件里, 請大家查看!, u( m9 Q  {5 z- |/ ?/ {  B2 S
. t. C9 X2 I3 H* l: Q* H7 n/ T2 d
各位大侠:
5 B/ t* R& L: i5 a% z      你们好! 烦请各位帮忙!!   L$ o' j0 \& u& E) k$ h
      我正在做一款电吹风(AC motor, 110-120Vac, 60Hz, 1510-1800W)的温升测试(According to EN 60335-1 &-23 Clause 11), 用电阻法测马达绕组温升, 定子绕组还好操作一点, 可转子绕组真的很麻烦, 太难了! 有几个问题向大家请教一下:
( y0 `1 d( v1 B1 Y2 j      1. 转子绕组(1#): 试验前测得阻值为9.0Ω, 测试持续30分钟后, 断电前瞬间, 测得阻值均为16.8Ω左右, 断电后两秒内万用表无阻值显示, 第3秒左右时, 电阻值突变到9.8Ω, 随后阻值呈不规则变化(前面两分钟几乎稳定), 暂将第3秒时测得的阻值定为R2(验结束时阻值), 试验前后室温为:21.07℃ / 22.97℃. 运用公式, 算得温升为20.82K. 同时用热电偶测的30分钟内最大温升为32.55K. 另外一个转子绕组情况也类似, 电组法测得为23.38K, 热电偶法测得为24.53K.
/ ]) y9 Y6 }0 z      问题: 1)在实际操作中, R2该如何定? (安规标准中讲的绘曲线倒推法似乎不可行);  2). 当电阻发和热电偶法有较大差别时, 应以那个为准? (转子绕子用热电偶法测试也可行). ! _2 y5 U/ w6 U1 [8 l0 @
6 d- ~! E1 H6 E: V0 G8 B; L
      2. 转子绕组: 无法用热电偶测试, 只能用电阻法测.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麻烦, 难度较大. 如照片所示, 共有6个绕组, 每个绕组的两条引线均连结到和炭刷相接触的转动划片上. / G+ c% p* z8 J" Y& }! v
      问题: 1).绕组引线交错缠绕, 很难将每个绕组各自对应的引线线准确找出来; 2). 引线太细, 不好接导线至产品外面(测绕组阻值用); 3). 绕组较多, 若接一组测一组, 则测试时间较长; 若全部接好再测, 则断电后不方便测量, 且要几个人合作; 4). 若先接绕组外接导线, 再装机进行实验, 导线易缠绕在转子上; 若试验前接导线测试绕组阻值, 然后将导线取掉, 装机测试30分钟至稳定后, 迅速断电拆机结线测绕阻阻值, 这样能接决导线缠绕问题, 但拆机结线要花较长时间, 只能测到断电后较长时间时的绕组阻值! . d1 p6 h$ O% u8 U
+ N& ~3 w4 M# B
本人初次测AC马达绕组温升, 很多问题不明白, 烦请各位指导一下,非常感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安规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沒有高人指點一下啊!
发表于 2008-1-2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绕组电源连接点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可以找得到,应该是固定在什么地方......测这两个固定点之间的电阻...你怎样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规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安规网为您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关于安规|小黑屋|安规QQ群|Archiver|手机版|安规网 ( 粤ICP13023453-10 )

GMT+8, 2025-4-3 11:07 , Processed in 0.27518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