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安规
安规论坛 | 仪器设备 | 求职招聘 万年历 | 距春节还有-87天22小时47分10秒
签到 充值 在线 打卡 自2007年5月10日,安规网已运行 6559天
证书查询 | 规范下载 | 资质查询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 1 点 12 分 50 秒 红包 邮箱 打卡 工资 证书查询 | 规范下载 | 资质查询
广东安规检测有限公司
IP淋雨设备| 恒温恒湿箱| 拉力机| 医疗检测设备沙特Saber 埃及COI 中东GCC|CoC直接发证机构水平垂直燃烧机|灼热丝|针焰试验机|漏电起痕试验机
灯头量规|试验指|插头插座量规|灯具检测设备耐划痕试验机|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 | 耦合器设备广东安规-原厂生产-满足标准-审核无忧
楼主: roy517

[综合话题] 安规整改2:电气测试失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安规检测
有限公司提供:
议题三:接地电阻测试不过1 D% p1 U* z5 R, x! [1 Z/ V4 e
, G( o* c! j4 O* t) ]. r5 H
测接地电阻不过也就是说接地电阻太大,其之所以太大,常常是由以下方面引起:# T3 t. y! b7 T8 h- U# n; n

2 `( k  M3 l/ e; ]0 \4 z8 ^" z1。 部件与部件连接依靠螺钉。有些螺钉并不是直接旋入到金属壳里面,而是用一个螺母将其固定,这常常会引起接触不良。# K+ ~+ k) ^( r3 i  R+ F
2。 直接用螺冒压在金属外壳上。这样并不有效,应该在接地端子和金属外壳之间多加一个"star ring" 梅花介指,这样可以有效地将金属外壳上的涂层有去除。
8 `" F/ m; m2 C3。 测试方法的错误。有些金属外壳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油漆,些技术人员测接地电阻时,没有把油漆去除就直接把测试端子夹到外壳上测,这导致没有很好地接触到金属外壳本身而导致其变大。
发表于 2008-8-2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整改的个人看法之一.二(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 W$ w% r4 K" F) y: Q, D1.耐壓測試失敗 整改原理:加大电气距离和爬电距离或提高防污染程度,整改方法:a.开槽.b.包绝缘胶纸或档墙c.密封' o7 e6 R8 R$ D% e8 N% P
2.漏電流測試失敗 整改原理:控制初.次极的漏電流值小于限制值,整改方法:a.降低设备等级(接地).b在应许范围内尽量减小Y电容值(医疗设备EMC能过关就不用)c.提高电路绝缘强度; J0 k6 Z3 G: V7 F7 {% b! A
3.接地電阻測試失敗 整改原理:改善设备接地网络,增加导电性,整改方法:a. 加粗接地線,增加连接端子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并牢靠固定,b.提高设备防护等级(不接地)
" E( F3 D4 E+ b) }) B" `( [4.绝缘电阻测试失败 整改原理:加大绝缘电阻的抗电击能力,整改方法:a. 加粗加大绝缘材料,b.使用更高等级的绝缘材料9 i" o9 [7 a9 @% m- F

1 r0 a, \" x1 K* {新人报到,望楼主多多给威望,以提高积极性
1 {# b; `2 u, n: }) x0 Z6 Z$ x9 L$ \: R# w$ Y
( Z* N& {7 r1 p2 u! W) ^1 f- u& m9 Y
  [s:89]  [s:89]    [s:3]
发表于 2008-8-28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39楼
6 E/ }3 W  F0 T, m4 X* C  u/ D* q
% k4 G2 Q6 I+ ]9 q8 c1000+2U主要针对工作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才采用,并且考核的是这一部分的电气间隙和爬漏电距离的,而不是整机。
; E2 |4 u9 n" K1 e- p( ~/ ^* v# s2 G+ k& w
欧标60335里面2004版也是类似的要求,工作电压大于250V,则对于基本绝缘打的是1.2U+700,加强绝缘是2.4U+2400。其中的U是需要考核的电子线路的工作电压。
发表于 2008-8-2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經驗分享~~/ s( W7 r3 q: R. ?3 n' n. x) B
有看過一些電源供應器...安規對於耐壓整改的方式是直接在最靠近一次側的金屬內縠貼絶緣膠帶或是用一片透明絶緣片置於一次側和金屬外殼之間....因為若是重新lay-out (有時間和成本壓力),若是從Y電容著手....EMC要重新評估,一般工廠不想再花時間去測試,所以直接加絶緣片增加距離.....
发表于 2008-9-2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次级电路到变压器铁心的距离不够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9-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9-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议题1:耐压测试失败' W% j( \" k* _* o& D& E
如何判定耐壓測試失敗?一般來說我們會去設定cut-off current,比較少有標準提到要設定多少,以個人經驗工廠端常會設定5mA或10mA,不過這樣正確嗎?我想不是;' p' w) g& L. B9 }; R) n5 J# a7 F, r
標準的定義是只要不產生Breakdown就好,而這種崩潰現象是指兩導體間產生一種無法控制電流的狀況,就像短路一樣,套用I=V/R的公式,當R 趨進於0那麼I就趨進於無限大,所以cut-off current設定太小是不合理的,只會造成將好的產品誤判為NG,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能找出I-V曲線,如果加的電壓很快造成電流大量出現,也就是I-V曲線的斜率突然變高時(I為X軸、V為Y軸),我想將cut-off current設定在那個地方是最適當的5 T2 ?4 A; X7 z2 g! a) H
0 Y, Q5 M8 U* r( q' N+ r
议题2:漏电流测试失败& A- z" [/ @9 a9 `0 N
一般和Y電容、跨初次級的電容容值有關,容值愈大抑制EMI效果愈好,相對來說效能就會差些,漏電流也會比較大;我有聽過工程師質疑過變壓器設計是否會和漏電流測出來的值有關?因為變壓器做耐壓測試會設一個電流上限,而漏電流的限制也是電流值,這實在是大大的誤解,試想漏電流測試時是輸入額定電壓+6%或+10%,一般來說不會超過300V,而耐壓測試動不動就是1.5kV或3kV,測試的目的不同當然不能相提並論6 z2 O; p( b! L, X, k
议题3:接地电阻测试失败
* `4 C  }8 ^7 D' z7 U/ F5 V9 Y: W這是在測試接地的連續性好不好,一般來說若接地路徑是金屬件的話不容易失敗,除非連接方式有問題,還有透過PCB當做接地路徑的話也是很不可靠的方式,所以一般接地路徑會要求加上機構性的卡接方式再加焊鍚。
' E3 V$ h6 j% [4 ^5 A, e议题4:绝缘电阻测试失败* `- P( n3 e0 g7 u& u( @
對於系統產品的限制常見的是2Mohm或4Mohm,而對元件來說(例如EMI filter,根據IEC60939所規定)是好幾千個Mohm,所以如果選擇認證過的電容、EMI filter,再加上變壓器有照規定去留絕緣距離,這個測試要失敗很困難的啊!
发表于 2008-9-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橡胶电源线漏电流测试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S! S  L' f# a) U* B; P/ \- N      1.天气潮湿,橡胶电源线材一般是在4月份到8月份出现。" \& d9 W: j+ r" {; k+ ?
     2.橡胶的原料物回潮 9 j6 N5 ], A7 A% ?, A7 x9 A
     3.橡胶的配方不合理。( k: U- D+ [' m  W, f/ M1 u
改善方法:0 k; b) z  ]' x0 g4 ?" C1 S
     1.将不良线材用100度的温度烘烤1个小时即可。切勿烘烤时间过长,以防止铜线氧化。
' K0 p& G+ A7 T* `1 T7 f" }* `) _: f     2.在制作橡胶时,先将原料滑石粉、高岭土、碳酸钙等易吸水的原料进行60度4小时的 烘烤: k- @5 F2 a0 s% W0 F* Q3 ~! A
     3.橡胶配方进行修改,减少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的含量。
发表于 2008-9-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塑膠外殼噴粉之後(金屬粉)在潮濕的天氣打高壓通不過的情況,因為一般情況下,研發會認為塑膠是絕緣物而沒有考慮帶電體與塑間之間因表面處理而出現高壓測試失敗。常見的高壓失敗是電氣間隙不足。
发表于 2008-9-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liweiqi5于2008-07-22 11:36发表的  :3 ^' F: R; \! `+ X$ `/ }# {  d" O, k
提个问题,基本绝缘的耐压测试中, 为什么用1500V做为高电压,而不是几百伏?
7 i9 E  p( F! A  o
耐压值的确定来自一个数据统计(出自哪忘了),统计在一年内出现的异常电压的最大值。
7 k; h/ S5 Z3 g* B# d另外,基本绝缘的耐压有IEC中一般是1000V和1250V。1500V哪有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规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安规网为您推荐上一条 1/2 下一条

QQ|关于安规|小黑屋|安规QQ群|Archiver|手机版|安规网 ( 粤ICP13023453-10 )

GMT+8, 2025-4-24 09:12 , Processed in 0.0777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