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z" w# w% j; c& V
PEN线是将原中性线准确的,良好的接地,同时将需要保护的设备的外壳等连接于PEN线,
, T X0 J/ @' i# {0 n5 N' t! o7 J; z/ s
所以,PEN线同时具有上述所说的PE线的接地性质,也具有N线[中性线,零线]的带动负载的性质
8 P; t2 B4 L2 P( f! b5 O6 ?* Q0 F$ j
不过PEN通常是为了节省材料以及在特殊地方应用的,按照电力线路部署的有关标准,应当最大可能的使用PE+N线系统,即部署完全独*立的PE保护线,而不是PEN这种将N线和PE线捆绑于一起的
]% o7 f! \" n2 b8 H
7 ]' _2 s+ a9 g8 e& j3 P3 |8 O8 u# tPEN系统一旦遇到接地问题,N线有时候由于负载不均衡,是会带电的,就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了。 ' ~: W* I5 c Z; \( Y5 |
所以切记,如果可能,应当尽最大能力部署独*立的PE保护线,即使不部署PE保护也最好不要使用PEN,PEN线我个人认为,除非特定领域需要,否则仅仅是应付检查的东西,他甚至比不部署保护线还要危险
& O7 \8 K# O7 i" ]' z# @
7 Z# u6 E6 c* b& w+ a+ e按照数据中心部线标准,PEN方式的保护,最大的忌讳,是永远不能容忍这样部署的 ' G$ t! m: p. U7 Q2 X% J3 ]
8 J' b& G, c* B% w( @& ]" S
比如计算机等精密设备,如果外壳带电,同时各线路板也连接外壳进行保护,他们设计时候认为外壳应当是绝对的等电位的,而恰恰由于这样连接线,一旦遇到一些比如闪电等情况,就可能瞬间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根本没有挽回的余地
% s, i9 p. z8 }" r; _- s2 \
6 ]4 x- m0 o( A8 n3 s _. X所以,PE线和PEN线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O" ^, q# C% D. o# C/ F G! l
# W, I- n& A# T" \+ t9 h
4 O1 W1 l) t) l% P; E一般情况下:
/ _( q7 ~5 E5 @$ d3 y5 W我们定义:N-中性线: S: r0 J$ F8 }$ V
PE-保护接地线
% z4 @! W2 U l, r PEN-系统中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合二为一时,通称PEN线。9 v! J4 u* b) _8 S; L- I4 V
: n% o' ~4 W1 M
由于PE线在实际应用中所包涵的范围很广,大家可针对设计施工中的理解对PE线进行分类说明。1 H2 w+ C, x! a- a, Z
$ o# z V% V& W% B' o
/ ?$ I: K$ o( e6 P. t+ @/ ? z/ V4 q6 v* T. C ^) w2 |
1 v6 v2 H- m2 }2 o( [PEN线在何处分为 PE线和 N线?' f& l J% r9 `% \8 V
在TN-C-S系统中,存在着由PEN线转换为N线和PE线时的接线问题,即在进线处,一般在总配电箱(盘)处。
' k" {4 `. E ~8 ^8 pPEN线与N线母排或PE线母排连接次序的问题:
5 H: [3 I. e4 w! J8 }+ |9 k& l: p4 Y《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在漏电保护器安装时所采取的措施中认为:“将TN-C系统转换为TN-C-S系统,并在电源进线处将PEN线转换为PE线和N线,PEN线先联接PE母线,并做接地,再联线N母线。” ) Q% O0 ]* J3 R+ z) y! ~ H! y
但我个人认为无论是PEN先接PE线母排还是先接N线母排,均各有利弊,值得商榷: - R6 d7 Y- j! F% D
1、如按上述规定中PE线不仅与总等电位联结板共用母排,又有系统的重复接地,如果PE线断线,后果也不会十分严重;但是N线断线的后果却不可忽视,在三相四线制中,将产生中性点位移,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在民用建筑中不但将会损坏日用电器,有时由于电器的金属外壳与电器的中性线间绝缘不良时,人身一旦接触到外壳,也会有触电的可能。
+ g& M( p5 X& j N2、若先接在N线母排上,线路中只有在PE线断线加上相线同时发生接地故障时,人触及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才会受到间接接触电压的电击。换句话说,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很小。 另外这时如果PE断线,由于N不断线,表面上线路依然正常,但整个线路上的设备都失去PE线的连接,而设备仍工作正常,存在的隐患不被发现,这对人身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