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U6 q- ]% z4 |/ ^: SPEN线是将原中性线准确的,良好的接地,同时将需要保护的设备的外壳等连接于PEN线,
5 i7 ^6 I8 n7 j$ u# |* c8 l! Y, [" |% s _8 a9 r" [2 K
所以,PEN线同时具有上述所说的PE线的接地性质,也具有N线[中性线,零线]的带动负载的性质
6 C0 _7 T& } A" B/ X7 F( ^2 y3 [/ u6 ]
不过PEN通常是为了节省材料以及在特殊地方应用的,按照电力线路部署的有关标准,应当最大可能的使用PE+N线系统,即部署完全独*立的PE保护线,而不是PEN这种将N线和PE线捆绑于一起的
: E1 N, }+ g' f8 X- T0 O5 k; A8 y; I$ s; _& G$ `0 b1 o. L8 z( @" J
PEN系统一旦遇到接地问题,N线有时候由于负载不均衡,是会带电的,就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了。 - j7 B, c& I* V( p
所以切记,如果可能,应当尽最大能力部署独*立的PE保护线,即使不部署PE保护也最好不要使用PEN,PEN线我个人认为,除非特定领域需要,否则仅仅是应付检查的东西,他甚至比不部署保护线还要危险
S8 X+ q& A; m, j/ F7 D! @1 M
按照数据中心部线标准,PEN方式的保护,最大的忌讳,是永远不能容忍这样部署的 6 M `$ o8 v) v' A4 x
# A5 R Z1 l9 X比如计算机等精密设备,如果外壳带电,同时各线路板也连接外壳进行保护,他们设计时候认为外壳应当是绝对的等电位的,而恰恰由于这样连接线,一旦遇到一些比如闪电等情况,就可能瞬间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根本没有挽回的余地 M% t* P* y t: d7 m0 p
: N2 v, S; `' @( L% I. C! J o$ N
所以,PE线和PEN线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V9 Z- p# c) q, q' Y; k7 a- x
Z( D7 ^* K h& L7 j0 l1 i1 `' t! J6 K, j: D" g
一般情况下:
! v" r; G5 e1 V我们定义:N-中性线
* u6 w) V0 |: S/ w2 c PE-保护接地线, Q: o' I- g# o5 N) X
PEN-系统中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合二为一时,通称PEN线。8 B& {- l( J+ d7 c: x( H5 p5 n4 R
. N5 C) u7 |5 @& `% l由于PE线在实际应用中所包涵的范围很广,大家可针对设计施工中的理解对PE线进行分类说明。
* ^0 N, B$ k( c$ B' ]* y- t1 R' m3 u) @% q) P* W+ [$ N# P
. \9 S- L ]: B" R B. E' c( c+ L9 n$ j$ L6 j7 G" f H; E
/ e9 G& h: Y8 B! D9 l, y
PEN线在何处分为 PE线和 N线?* Q/ m) U2 ~3 c* J% P/ k8 Y) W
在TN-C-S系统中,存在着由PEN线转换为N线和PE线时的接线问题,即在进线处,一般在总配电箱(盘)处。
6 P8 W. C& i3 N# T8 c# UPEN线与N线母排或PE线母排连接次序的问题:
- {% o6 S$ v* w# I《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在漏电保护器安装时所采取的措施中认为:“将TN-C系统转换为TN-C-S系统,并在电源进线处将PEN线转换为PE线和N线,PEN线先联接PE母线,并做接地,再联线N母线。” / K" | b$ f9 A1 g3 P
但我个人认为无论是PEN先接PE线母排还是先接N线母排,均各有利弊,值得商榷:
8 C& D, @5 `/ l: y& n, z1、如按上述规定中PE线不仅与总等电位联结板共用母排,又有系统的重复接地,如果PE线断线,后果也不会十分严重;但是N线断线的后果却不可忽视,在三相四线制中,将产生中性点位移,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在民用建筑中不但将会损坏日用电器,有时由于电器的金属外壳与电器的中性线间绝缘不良时,人身一旦接触到外壳,也会有触电的可能。 3 n/ A( F. c2 S! j
2、若先接在N线母排上,线路中只有在PE线断线加上相线同时发生接地故障时,人触及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才会受到间接接触电压的电击。换句话说,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很小。 另外这时如果PE断线,由于N不断线,表面上线路依然正常,但整个线路上的设备都失去PE线的连接,而设备仍工作正常,存在的隐患不被发现,这对人身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