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金融时报》杰夫•代尔(Geoff Dyer)上海报道
2 s& j; y, [) w' |2 Z2007年08月23日 星期四
, J( R! R- q7 A. J
# A+ P$ ^8 Q4 `7 U在大多数国家,周一晚上的电视黄金时段都由连续剧所占据。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本周一并未播放轻松的娱乐节目,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关于圣诞节装饰品、塑料吸管和绿茶生产的速成课程。% c, I0 Y3 B& W- C
$ r% v0 H# V% ]% f4 t+ j: @+ h3 y
这个长达90分钟的特别节目,是为期一周的系列节目的一部分,该节目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目的是提升国内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心。% q% D' U6 |+ v$ G( N4 o Y' I: _
; }$ ?% f3 P% H$ s' X; C; M5 {这个系列节目被集体冠名为《相信中国制造》,它反映出中国领导层不断加深的忧虑:尽管国内限制了对相关丑闻的报道,但海外媒体大量有关劣质中国产品的报道,已开始在国内产生了政治影响。
6 `5 c& w. x- L$ Q, F8 {一位驻北京的学者罗素•利•摩西(Russell Leigh Moses)称:“有些人不太情愿地承认,这些东西通过网络渗透回来。政府试图通过这个节目让人们相信,他们正着手处理问题。”
+ D# T! ~ V- P5 Q4 P
, n0 j) n8 f$ z- m8 V) E6 l+ \9 n, A! N中国的一些出口产品,例如玩具、牙膏和海鲜,在最近几个月出现了一系列召回事件,引发了对于中国制造业监管的广泛质疑。过去3年,在出现出口产品问题前,中国国内发生过一系列丑闻,其中包括伪劣婴儿奶粉和有毒的抗生素。, l+ K: ]& v1 q3 J& W' D% _/ C
- J: ~. O- P1 E( l/ _( m/ ?& F, g$ Q8 ?
虽然中国国内鲜有正式的民意调查,但今年早些时候新华社的一次网络调查显示,产品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正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在3000名被调查者中,近92%的人对食品安全感到忧虑,78%的人认为食品安全监管不力。
* ~% E( w* c K( i e1 y! G2 T" {. j# b4 t0 I' e# F
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进行的调查也显示,由于媒体关注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在2005年的消费者调查中,73%的人认为食品安全“非常重要”,今年的这一比例升至93%。1 k2 {4 t$ ^( P4 z$ h
* p) {0 o) i6 h' Z+ I科尔尼上海办公室的咨询师张冰(音译)表示:“在过去2年中,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在意程度明显提高。”
! a# {: ^9 {" {, ^' P# _
% w; V/ S( m1 n% ^; y4 D分析家表示,他们并不认为,产品安全问题将激励中产阶级采取任何政治行动。但他们表示,这可能会有损政府在管理效率方面的声誉。
3 d& i0 q8 R( i2 L0 L% {9 W! j7 H4 W* L4 B0 G( U
周一晚间的节目追踪了一些中国制造产品的来源,其中包括占全球很大比例的圣诞装饰品,它们在中国东部浙江省义乌市销售。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秘书长迈克尔•奥沙利文(Michael O'Sullivan)告诉观众“一般来说中国制造的产品是可以信赖的。”/ G, Z3 L% w; _0 P% \/ s
! |4 ?. v5 N2 n周日晚间的节目则采用了更具防御性的措辞,其中,政府官员表示,这些丑闻被担忧中国经济成功的外国政府所夸大。/ j/ n u( \6 J% D4 N; G3 v: o
0 x1 F/ H/ w6 ^* F- b8 t! _! Z1 X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表示,中国出口产品正在被“妖魔化”,而其中绝大部分产品符合国际标准。他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产品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这引起了一些其它国家的注意。”
( b* E4 l4 Y) ~# }0 d* Z5 _0 r; o
( q0 `% i% ?' u G# R% n: i这个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向演播厅里的观众展示了两种产品,它们由于带有含铅油漆在美国被召回。主持人告诉观众,其实受影响的只是一些细节部位——玩偶的眉毛和玩具火车套装里的一个红色禁行标志。李长江谈到玩具的风险时表示,风险“被夸大了”。( T, q2 E# q @) b: y
* X( }( k$ R& Z0 y
这个节目表明,当一些政府部门试图令海外人士相信安全问题正得到严肃对待的同时,另一些政府官员却试图将矛头转向外国媒体和政府。7 B) [/ Y# V+ i
# {, e/ p1 s" L m: x# F9 U
罗素•利•摩西表示:“政府官员不负责任的立场通常要么是严打,要么是否认,他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 Q: i: \# {& ~' q9 `3 | m7 f% \7 q' z. q" D% _2 {5 ^- H
译者/李碧波
+ ]2 Y9 m( Q: |+ V! l2 V) w1 w/ `5 d
! x8 Q4 G; `0 i: ]& l相关评论
1 k5 {8 X$ }/ C* W0 y7 J' q! ]2007-08-24 06:34:18 johnsonchen * l! q9 h! j% @; `, z* q
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在国内大家都心知肚明,并不是国人想保持沉默,只是叫天不应,叫地不闻罢了!
, B1 Y% }2 y/ U, x- B1 {2 p2007-08-23 03:03:38 amieangel
+ z @2 L1 ]; C5 K& O% d& }看了每期节目的播出,似乎有欲盖弥彰的感觉。节目强调,中国产品在国外靠的是质量。但是凡有一点理性思维的人都知道,中国商品热销欧美是因为廉价。希望中国能采取积极整治的态度,每个环节把好关,而不是控制舆论导向,甚至掩盖事实
% i9 N# G* b' f- ~8 Y$ D2007-08-23 12:39:49 dingming1230
) g( s# U: P, o& M& s7 ]9 m) R为什么政府对于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辩解而不是认错,尽管这些辩解如此苍白无力!我们要求日本对他们在二战中的行为认错,同样的,我们也要求政府能够对他的无能以及没有尽到责任认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