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下只是个人一些的观点:
9 J& Y* u, V9 O7 c4 k1 T* u5 G1.对于这个热缩套管的问题,实际上是有据可查的。你们公司在UL网站档案里应该是有产品照片的,你可以登录进去找一下照片,如果照片上有这个套管,你可以告诉UL审核员“看,照片上有这个套管,而报告中没有,这说明就是当初做项目的UL工程师漏写了。”' { v0 H5 `; z- w4 d2 c+ B
有些问题,能找证据的找证据,据理力争。% U: h8 P- q& @9 x4 U
, W2 Y& z z$ v8 C. Y1 e9 f2.如果报告里写了线要有UL认证,你们的产品内部线上没有标识。这个的确是无法解释的。以后要注意每个产品的部件标识和报告都核对一下。以后让你们的产品工程师把部件标识要求标在图纸上,这样你们公司的IQC(进货检验)可以对每批货的标识做检查。这样就可以做到一致性控制的一部分。4 s# X' b t9 C$ \# a! _
: s4 i& W6 `7 o2 `3.供应商标签贴错,还是那几个字“一致性控制”,不论用的东西是否比原先报备的好,认证的东西和实际使用的就得一致,这是认证的一致性要求。
( T7 R& f7 f1 d. q& I D0 E* ^# D5 |. k$ {; E0 C4 k
4.有个比较投机取巧的不算方法的方法就是:每次你们工厂审查之前,你自己对当天要查的产品,报告对着零件,标识等各处提前核对一下,早点找到问题有可能好解决(如果公司产品太多,你太忙没法查,或是第三方突击检查就没办法啦,做好平时的一致性工作吧)
4 q$ P; Y. l! ^+ g: `
W4 M3 V) L! }* Z# X2 P! G5.如果engineer letter判断不属于VN,而他们还要罚款,你最好是和这个写engineer letter的人沟通一下,理解他的意思,如果是审厂的人判的不对,还是可以谈的。不过这事我没遇过,不知具体是否这处理,不管怎样,你得沟通清楚,能明白的就尽量沟通明白。
$ |2 {3 X( R; f9 x+ Z* K Q5 U$ v
最后再啰嗦一句,老大不高兴很正常,你得理解他/她。而且通过这些教训,你如果能积累经验,找到以后好的应对之道,越做越好,相信你的老大会越来越信任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