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苹果iPhone4S正式在中国内地市场上市,这比欧美晚了90多天,引发众多中国消费者质疑。而此前,强生公司22次产品召回都与中国市场无关,沃尔玛、麦当劳等在国内外实施双重产品标准……在经济增长强劲的中国市场,外资企业“傲慢”的底气何来?到底是谁“宠坏”了这些洋品牌? 消费者频遭跨国公司“耍大牌” 新产品上市时间明显滞后,是一些跨国公司对待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之一。 1月13日,中国内地与安圭拉岛、巴布达、玻利维亚等共同成为全球第三批迎来苹果iPhone4S正式上市的市场。此前,iPhone4S已于去年10月14日在美、英、日等7个国家率先发售。随后1个月内,韩国、香港等22个国家或地区也加入上市行列。 中国内地市场的这一“待遇”似乎已成为一种“苹果式”惯例。据苹果公司官网公布的数据,苹果的iPad第一代在美国发售后167天才登陆中国内地。许多“果粉”抱怨说,苹果公司的这一安排,与中国消费者对其的贡献很不相称。 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一些登陆中国的国际品牌,对产品质量缺乏责任意识。 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来自西班牙的知名服装品牌ZARA已经至少7次被各地工商抽检质量不合格。然而,ZARA并不是唯一成为“质量黑榜常客”的知名品牌。范思哲、路易威登、巴宝莉、阿玛尼、香奈儿、迪奥等国际大牌都曾在中国抽检质量不合格。许多知名服装品牌甚至没有在中国设立统一的售后服务电话,提供售后服务和退换货的规定也很苛刻。 与此同时,“宜家窗帘因存在勒死儿童风险在北美地区召回,但在中国并不召回”“丰田汽车在中美执行两个召回标准”……一些跨国公司的产品问题被曝光后,在国外市场立刻补救,但在中国却以“产品符合国内标准”为由不了了之。 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则对维权呼声视而不见。 过去一年里,面对公众的各种质疑,众多国际大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拖”字诀。所谓的赔偿、处罚等公众关心的维权问题,大多“潦草收场”,甚至不了了之。
& |% J5 ?# H6 S,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