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IEC 60127-1,可以发现一个有特点的数据对比:! b5 U A2 i" N8 i
对于F快断型熔断器,在fuse额定电流In的低倍数时,如2.1倍In时,pre-arcing 时间比较长,为max 30min,而在In的高倍数时,如10In时,pre-arcing 时间为max 20ms.
1 }+ H( z" D# d7 P" f8 A* W) Q4 U对于T快断型熔断器,在fuse额定电流In的低倍数时,如2.1倍In时,pre-arcing 时间比F型的短很多,为max 2min,而在In的高倍数时,如10In时,pre-arcing 时间为max 300ms.% {1 }% Q2 ~( D" g" k6 K
$ r& B, R' n3 o% L( R从这一对比中,我的理解:对比F快断型fuse,追求的是在额定电流的高倍率情况快断的功能,即高倍率电流下的更快熔断。5 c x: {6 ~: R' Z
对比T延迟型fuse,追求的也是额定电流的高倍率情况下比F来说要慢一些熔断的功能。
- {/ S% o4 q, a8 f" E8 |+ q要满足fuse的这一特性,与fuse的熔材、填料的选择等分不开。F型fuse的熔材及填料可使得fuse在额定电流的低倍率时pre-arcing 时间较长,而使用其在额定电流高倍率时pre-arcing 时间更短,而T型fuse的熔材及填料可使得fuse在额定电流的低倍率时pre-arcing 时间较短,而使用其在额定电流高倍率时pre-arcing 时间较长。/ h4 a) v, n1 }, ]9 x8 w( }
( g1 ]0 h* |5 U U, w3 p
换句话说:F型、FF型和T型、TT型的time/current characteristic(时间/电流特性)是:( B: W( O! R4 _) C E+ z$ c
1,标准的规定。
1 R& _! R( k4 i1 J& n2,电器实际保护特性的需要。
4 t x- R% {; d. P% z3,fuse的熔材、填料及结构能够保证其有这种特性# ~6 ^+ x, g% _3 ~; r' n
来共同决定的。
, R, X+ r) f1 C! ~
3 g( O" c4 j$ N7 a' K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安规网立场,最好还有个做熔断器认证的高人详解。 |
|